以“磨”促教强根基 以“研”提质育新人 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组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
本网讯(记者 余佳莉)为持续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改革,破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优化课堂教学效果,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,10月15日上午,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组开展第三次集体磨课演练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蔡蓉主持,孟凤英教授到场指导,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与。
教学演练展风采 各显特色亮思路
本次磨课活动以“精准教学、高效育人”为目标,采用“教学演练+集中研讨”的形式展开。活动第一部分,柯浩伟、李玲、殷卫滨、江洋四位授课教师围绕不同教学内容,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演练,重点展示教学思路、内容设计与互动环节。
柯浩伟老师聚焦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第四章“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”的第一次课内容,以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”为核心,通过“问题导入—理论阐释—价值引导”的教学逻辑,结合案例讲解国家、社会、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,教学设计逻辑清晰,层层递进,从“从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”的概念解读,到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”“核心价值观何以重要”的学理阐述,为学生们构建起一个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框架。李玲老师围绕第三章“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”第一、二次课,以“场景化、情景化”教学激活思政课的活力,详细阐述教学设计思路。她结合学生学情,以案例导入、问题引导等方式构建知识框架,并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,以多样的互动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、互动性与针对性。
殷卫滨和江洋两位老师就“第四章第二次课: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”进行了精彩的展示。殷老师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,运用思维导图串联核心知识点,系统阐述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深层依据,展现了强大的理论说服力。江老师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,借助丰富的案例、数据和问题互动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。
活动现场(余佳莉 摄)
精准点评指方向 深度研讨共成长
教学演练结束后,磨课活动进入点评与研讨环节。孟凤英教授针对几位授课教师的展示进行了专业深入的点评,孟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与成效,认为四位教师的展示准备充分、特色鲜明,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指导建议: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,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,做到融会贯通;二要在积极推进教学手段创新的基础上,重视整体课堂节奏的把握,授课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;三要更加注重学情分析,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,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。
孟凤英教授点评(余佳莉 摄)
在集体研讨中,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,大家围绕教学内容的深度把握、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各抒己见,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,教师们普遍认为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。有教师提出,要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同时,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特点的结合,增强教学的针对性。还有教师建议,要进一步加强不同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,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。此外,教师们还围绕“如何利用AI技术丰富课堂教学”“如何提升课堂互动质量”等展开讨论,提出了多项具有实操性的教学改进思路,形成了“共研、共学、共进”的良好氛围。
砥砺深耕强本领 思政育人谱新篇
本次集中磨课演练,不仅是一次教学能力的“大练兵”,更是一场思政育人理念的“大交流”;既为课程组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、共同成长的平台,更推动了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。参与活动的教师纷纷表示,通过实战演练与深度研讨,不仅发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,也学到了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,对后续优化教学方案、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组教师将以本次磨课活动为契机,持续深化课程建设,不断创新教学方法、丰富教学内容、完善教学机制,推动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