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思主义学院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  学科科研建设

精研教学设计 打磨优质课堂 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组开展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

来源:  日期:2025-10-14  点击: 10  【字体:


本网讯(记者 文涵)为切实把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到课堂实处,通过集体打磨破解教学细节难题、优化教学设计,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,10月10日上午,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组在A5-102开展教学质量提升专项研讨会。本次研讨会由文涵老师主持,副院长王文彦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与。

授课教师亮设计,集体打磨献良策

主题主讲环节聚焦当前国家战略与国际治理热点,其中三位教师围绕《阔步迈向农业强国》主题分别进行了完整的课程讲授:沈珂老师首先开展分享,她侧重于主题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内在联系,对“为何建设农业强国”“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”“怎样建设农业强国”三部分的衔接过渡与核心重点进行了清晰梳理,为课程组教师提供了系统性的备课新思路。随后,高健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丰富的阅历,完成了该主题的完整教学演练,将抽象理论具象化,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。郑宇武老师则从课程整体性出发,着重分析了为何建设农业强国,并对“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”等需要学生掌握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细致讲解,强化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。

陈思璐与高健教师围绕《践行多边主义 完善全球治理》主题展开分享:陈思璐老师以“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”为核心模块授课,聚焦国际热点,从地区性冲突、全球性挑战、和平发展时代潮流三大维度展开,以丰富案例具象化抽象内容。高健老师以“多边主义的内涵与时代价值”为导入,并结合学生生活体验,拉进主题与学生的距离,吸引学生兴趣。从国际形势到全球治理,再到中国答卷,内容充实且设计新颖。

研讨会现场(文涵 摄)

聚焦共性问题,集体优化教学方案

教学演练结束后,课程组聚焦教学共性问题展开深度交流。与会教师梳理发现,两主题教学中存在两方面共通待优化点:一是理论与案例衔接度待提升,部分环节存在“理论堆砌”或“案例泛化”现象,未能通过案例层层递进拆解理论要点,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易停留在表面;二是互动设计形式单一,缺乏小组合作探究、情景模拟等深度互动,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。针对这些共性问题,课程组集体研讨形成优化方案:设计“理论要点+案例切片+问题链”的教学模块,强化理论与案例的逻辑关联;丰富互动形式,结合主题特点增设小组互动,并制定互动反馈评价标准,切实提升教学实效。

固化磨课成果,推动课堂落地

最后,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文彦作总结讲话。他强调,全体教师要将磨课成果精准落地到课堂:一是“教学设计”规范,以打磨后的方案为教学遵循,杜绝随意调整环节、删减互动,确保课堂实施不走样。二是守住“价值引领”政治线,通过精准政策解读、鲜活实践案例,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大局;三是保持“持续打磨”常态,以课后学生反馈为抓手,让“磨课”成为优化教学的日常习惯。

明确方向,凝聚教学改进共识

参会教师纷纷表示,此次磨课会聚焦“小切口、深打磨”,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,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困惑,为后续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接下来将按照磨课成果,不断优化两大重点主题的教学设计,同时积极反馈实施效果,参与后续动态打磨,共同打造《形势与政策》优质课堂,以更高质量的教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。